close

  小升初大戰之激烈程度,足以讓親歷者心有餘悸,讓準備者毛骨悚然,也讓旁觀者驚嘆萬千。且不論孩子需要奔命於各個培訓班之間,在房價緩慢下行之際,因為優質學位的因素,學區房價格至今仍舊非常堅挺。近幾日,新華網更是爆出有人在北京花135萬元買個4.4平方米的房子,根本不能住,只為給上學買個進門證。
  小升初的激烈比鬥,早已演化為不同家庭之間金錢、精力、時間優化整合的大比拼,累倒的不是孩子自己,而是整個一家人。在廣州,由於今年小升初公辦外國語學校首次實行面談招生,從明年開始民校小升初也要進行面談招生,越秀、荔灣、海珠等老三區推薦生一併取消。但按南都記者聯合大粵網採集的問卷數據,“小升初”擇校依舊炙熱,超五成的學生提前三年“備戰”。部分省一級名校的學生更是對上重點初中趨之若鶩,八成多名校學生在校外補課。
  目前,家長們以及社會輿論主要考慮的問題,當然是優質初中資源的公平分配問題。取消考試、取消“推薦生”,壓縮“特長生”,這些年初公佈的新政都是基於公平考慮而出台的。從政策制定者到家長們,對於每一個分配細節都非常糾結,似乎到目前為止,我們沒有看到任何真正贏得一致公平認同的方案。
  初中是一個曖昧的階段,儘管從義務教育的角度出發,強調的不應該是差異化教學,而是均衡化教育。然而,特殊性空間的存在,立馬引發了新的不平衡。尤其是廣州大量優質民辦初中都依靠著名牌高中,這一歷史遺留因素,不會因為廣州義務教育取消級別認定已經七八年、也不會因為近些年資源配置上財政投入也沒有太大差異,而得到根本扭轉。
  或許,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,廣州小升初的戰鬥硝煙要逐步消失,不可能一直糾纏於“分配公平”。某種程度上,馬上應考的學生家長是無法做到“長遠看待”的,已經處在游戲規則中的他們,必須服從現實,才有可能不被競爭擠垮。所以,更有遠見的做法不該是強調11萬畢業生在爭奪4000多個優質學校名額如何確保公平,而是要讓優質的初中乃至高中多起來。資源一旦豐富,實際的競爭自然就會減少,所謂圍繞著“分配公平”展開的激烈爭吵也會逐漸煙消雲散。
  近年來異常火爆的小升初大戰,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態較為明顯,反過來,既要患均,更要患寡,推動政府將資源傾斜而不是無差異分配,這才是重點。畢竟,歷史積累的因素會導致個別老城區的中學質量畸高,其他新區的質量始終無法與之齊肩。解決之道不在於財政資源的無差異化分配,而是要向弱勢地區傾斜才行。  (原標題:[短評]小升初大戰,要患均更要患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q36iqdmc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